文化园地

首页/ 企业文化/ 文化园地/ 漫谈读书

企业文化

漫谈读书

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05日来源:党建工作部作者:吉艳妹关注度:204

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,读书的意义从古至今千万条,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士一定要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还将家族的传承寄托在读书之上,即“耕读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。在世人看来,无论是居庙堂之高,还是处江湖之远,读书均不可或缺。不仅是“学而优则仕”,还要“仕而优则学”,总之是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。孔子的一生,既是教育者的一生,也是学习者的一生、读书人的一生,堪称好学的典范,他最重视、评价最高的一个德行就是“好学”。“韦编三绝”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”,是孔子热爱读书、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,所以《论语》一上来就讲“学而时习之”。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,而“儒”最广义的所指,就是“读书人”。到了宋代,朱子讲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开创了“朱子读书法”六条,即循序渐进、熟读精思、虚心涵泳、切己体察、着紧用力、居敬持志,把孔子的传统又大大加强。宋代公私学校林立,书院讲学盛行,藏书之风亦盛,社会上书香弥漫,“人人尊孔孟,家家诵诗书”,偏远之地亦是“孤村到晓犹灯火,只有人家夜读书”,勤奋读书的事例不绝于史。司马光居洛阳独乐园十余年撰就《资治通鉴》的事迹流传至今;陆游筑“书巢”写下“两眼欲读天下书”“青灯有味似儿时”等诗句,反复申述自己的读书心迹,为人津津乐道。江西一带在宋代亦走出了晏殊、曾巩、王安石、欧阳修等一代名儒,从此成为读书盛地。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,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,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。

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俱佳的北宋大才子苏东坡幼时便“发愤识遍天下字,立志读尽人间书”,其朋友黄山谷云:士大夫三日不读书,自觉语言无味,对镜亦面目可憎。米元章言:一日不读书,便觉思涩。钻进故纸堆,“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”,是《朱子家训》开头的话,说得情切明白,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。陶渊明《与子俨等疏》:少学琴书,偶爱闲静,开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。见树木交荫,时鸟变声,亦复欢然有喜。始建于南宋的宏村有联语:

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

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

喟叹,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。

小时候受语文老师传诵“孙康映雪、车胤囊萤”等典故的影响,教导我们要像周恩来一样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,我也曾立志要做一个“读书人”,想多读书、读好书。怎奈家中经济条件有限,零花钱也有限,且父母认为除了学校课本以外的书全是“闲书”,不给买,为此我多了个“捡废品”的爱好,放了学盯着路边似探照灯。攒到钱就兴冲冲直奔新华书店,但看中的对象太多,美女如花迷人眼,拿起这本,那本也很倾心,教人难以割舍,摸摸口袋里的钢蹦和毛票,不得不忍痛放下,仍旧跑去火车站门前摆的小书摊“淘宝”。孙犁的《野味读书》谈他一生买书的经验之一“进大书店,不如进小书铺;进小书铺,不如逛书摊;逛书摊,不如偶然遇上”,深以为然。

长大成家立业后,自己的家里终于有了书房,将心仪的书在书柜里塞得满满当当,见缝插针摆放上四处淘来的蜡染、版画、手工木雕、苏绣、草编、泥塑,再在书桌上缀以文竹等盆栽绿植,感觉暗香浮动,像五月的鲜花开满了原野,不自觉沉醉其间。晚间则“床头明月枕边书”,读时串串风铃响于脑海,或起驰骋大漠的豪情,要做那女中英杰飞红巾,纵马扬沙,大漠孤烟,长河落日,红旗漫卷,雪拥蓝关马不前,梦里何其壮哉!但随着孩子的出生,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忙碌,更多的时候是相识在望,却没有时间约会。当日迎回家的热情已渐次消退,就好像爱情的浪漫终究经不住柴米油盐的戏弄。实在是心有旁骛,世事纷繁,人生有涯而书无涯,以有涯至无涯,庄子曰:殆矣!

回望过往几十年读书,未见长进。我于读书一途,总是随兴而至,图个心旷神怡,过眼悦目,有钱了就买,得空了就看,连甚解也不求。近年来读书的苦劳与日俱增,常常是读到后面忘了前头,读了这本忘了那本。席坐书房,翻捡书架上的旧识,见书页间点点画画之旧痕,红色蓝色的波浪纹交错,潦草如鬼画符般的信笔涂鸦,已是它认得我,我不认得它了,细思量也想不起,如同陌路。当时所想与今所思已迥然有别,足见时移世易,逝者如斯夫。

现代科技日益发达,世界面貌日新月异,“互联网+”的信息化数据化时代将我们卷入瞬息万变之中,当今的生活节奏随着电子化智能化飞速加快,“一机在手,百事可做”,绝大多数人已经不能适应离开手机的日子。无处不在的网络里演绎着千百种花样情怀,常常使我们忘却初衷,忘却曾经读书的日子,忘却唐诗宋词之美,忘却书中的“颜如玉”“黄金屋”,不是变得浅薄,就是变得急躁,身不由己随大流淹没在日常事务的汪洋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及读书的好处,讲述自己与书的“不解之缘”。两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,指出“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,讲究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,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,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”,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,形成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浓厚氛围。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决策部署,湖北省总工会紧贴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持续开展“玫瑰书香・悦读悦美”湖北工会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。每当公司工会积极响应并大力号召我们参加阅读活动时,我都会扪心自问:今天读书了吗?有多久没有读书了?

自然,很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。

在读书学习方面,毛泽东同志堪称中国共产党人的典范:“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同样也以身示范,把读书学习作为自己的“最大的爱好”和“终身的爱好”。在陕北农村插队时,他曾经走了三十里路去借《浮士德》,还“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,读了《仲夏夜之梦》《威尼斯商人》《第十二夜》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《哈姆雷特》《奥赛罗》《李尔王》《麦克白》等剧本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说:“上山放羊,我揣着书,把羊拴到山坡上,就开始看书。锄地到田头,开始休息一会儿时,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,一点一滴积累。”从陕北农村到中南海,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读书学习,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。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、率先垂范,还推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读书学习。比如,在福建宁德,组织当地县委书记参加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,带着大家一起学、一起读;在浙江,要求绍兴领导干部背诵《兰亭集序》《钗头凤》,增进对当地历史文化了解;等等。

我想,读书的目的,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,而在于向内探求,思考人生;向外探求,看见更广阔的世界。谢冕在《读书人是幸福人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人们从读书学做人,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。人们从《论语》中学得智慧的思考,从《史记》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,从《正气歌》学得人格的刚烈,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,从列夫·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。歌德的诗句描绘出睿智的人生,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。一个读书人,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儿。人永远无法驻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但读书可以带你跨越古今,穿越山海,获得精神世界的富足与丰饶,这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美的享受。

当前,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,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,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,这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,从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生活中获取有益启示,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、一种工作责任、一种精神追求,在爱读书、勤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中实现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。


版权所有: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

地址: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二路汇丰企业总部汇信(7号)楼B座5楼      电话:027-65665668

鄂ICP备19022322号-2